当事人非常看重程序步骤和期限安排等。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着力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让人民群众与司法零距离接触,使公平正义更加可见、可感、可触及。
社会公平正义得到有力维护,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法治的暖流浸润心田。我国法律体系日益完备,立法工作不断实现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通过改革完善诉讼制度,全面提升办案质效,全国法院受理的案件数已经由2012年的1300万余件增长到2021年的3300万余件。据统计,到2022年4月,全国法院对超过95.7%的案件当场立案,长期困扰群众的立案难问题已经成为历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所谓公正司法,就是受到侵害的权利一定会得到保护和救济,违法犯罪活动一定要受到制裁和惩罚。
推动综合行政执法改革,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让行政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立法是为国家定规矩、为社会定方圆的神圣工作。切实尊崇宪法,严格实施宪法 新时代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必须更加坚定维护宪法尊严和权威,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 立良法,更谋善治。
调整充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内容。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接受教育、平等就业、医疗保障、继承财产……每个公民与宪法的故事,要从出生开始讲起,并被一生守护着。抓好宪法宣传贯彻工作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
………… 现行宪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发扬人民民主,集中人民智慧,体现了全体人民共同意志,得到最广大人民拥护和遵行。支持重大改革,护航国家发展。
进入专题: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法治保障 。这部回应社会公众关切、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法律,进一步丰富了宪法对新时代个人信息权益保护的制度内涵。10多天后,北京平安里西大街。这次修宪表明,我们将坚定不移地沿着依法治国的道路前进,逐步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纳入法治轨道。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断发展,对我们党依宪治国、依宪执政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世纪之交的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对宪法进行了第三次修改。今天,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这是现行宪法实施以来首次集中颁授国家勋章。
国旗国徽国歌等国家标志是对国家本质的一种彰显,对其进行立法保护是宪法精神的具体化。作为治国理政的总章程,我国宪法必须体现党和人民事业的历史进步,必须随着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发展。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2019年9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隆重举行。
2021年,《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出台,要求突出宣传宪法,在全社会深入持久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活动,阐释好宪法精神。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各部门积极采取措施,推动宪法法律进企业、进乡村、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军营、进社会组织,使宪法深入人心,让宪法家喻户晓。40年为证,只要切实尊重和有效实施宪法,人民当家作主就有保证,党和国家事业就能顺利发展。历史和现实一次次表明,宪法同党和人民进行的艰苦奋斗和创造的辉煌成就紧密相连,同党和人民开辟的前进道路和积累的宝贵经验紧密相连。十年来,我们经历了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一是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三是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报告强调更好发挥宪法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提出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坚持宪法确定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不动摇,坚持宪法确定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不动摇。
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和手段、鲜活生动的语言和事例,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到宪法不仅是全体公民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而且是保障公民权利的法律武器。在家人的陪伴下,老人亲手填写选票,并投入票箱内。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法学研究所研究员李林表示。以代表大会决定+常委会立法或修法的复合立法形式,完善发展一国两制制度体系,比如,以决定+立法方式出台香港国安决定和香港国安法,以决定+修法方式出台完善香港选举制度决定、修改香港基本法附件一和附件二,修改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
………… 宪法相关法律制度不断完善,宪法的规范、引领、推动、保障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翻开党的二十大报告,宪法有着沉甸甸的分量。
展柜中,一封历经40年的电报引得人们驻足品读: 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召开时,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一名普通工人给大会秘书处写信,并用自己1/4的月工资加发了一封电报,提出有关土地管理等问题的建议,其中有的意见在通过的宪法中得到了采纳。让宪法和法律真正成为人们共同的信仰,必须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在全社会广泛开展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的宣传教育,引导全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内容,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保证。肩负亿万人民重托,代表们将凝聚人民意志的表决票一张张郑重投下。
从一孩、二孩到三孩政策后,还是不是宪法规定的计划生育? 2021年,针对各方面提出的这一问题,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修正草案时,全国人大宪法法律委在草案审议结果报告中就有关宪法问题专门作出说明:修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落实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策部署是与时俱进理解和把握宪法规定和精神的具体体现,也是与时俱进通过立法推动和保证宪法实施的生动实践,符合宪法规定和精神。根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路线方针政策,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深刻吸取十年文化大革命的沉痛教训,借鉴世界社会主义成败得失,适应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新要求,1982年12月,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现行宪法。
宪法主题公园、法治长廊、法治文化广场、人民调解室……走进河北省衡水市阜城县建桥乡建阳村,浓厚的法治文化气息扑面而来,与群众日常相关的法律知识,以法治典故、漫画故事等通俗易懂的形式表现出来。我国经济发展能够创造中国奇迹,民营经济功不可没。
宪法的根基在于人民发自内心的拥护,宪法的伟力在于人民出自真诚的信仰。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发展,党在治国理政中形成了新的理论、经验、政策。
2004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地位,增加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进宪法…… 这次宪法修改更加聚焦人权和公民权利保护、国家政治体制改革、国家治理体系完善,以充分发挥宪法推动政治文明进步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作用。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同时,每个公民也要履行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等宪法规定的各项义务。1993年3月,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坚持改革开放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写入了宪法。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宪法自信,增强宪法自觉,把宪法作为全面依法治国的总依据,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和各项工作必将在法治轨道上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将凝聚起源源不断的磅礴伟力。与此同时,十三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对特殊情况下举行会议的新方式新做法进行探索。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古铜色牌匾上的红绸布揭开,一个全新的国家反腐败工作机构挂牌成立。宪法宣誓,在今天已经成为公众熟悉的场景。
在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古东社区,百岁老人倪竹君握着选民证笑着说。明确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现行宪法守正创新、与时俱进,铺就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昭示着人类文明新形态,指引着全体人民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篇章,夺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胜利。
留言0